问:为什么荨麻诊总是好不了呢?我现在是经常吃一些药物--比特力,来防止皮肤的骚氧,两天一粒,请问对生育(我是男的)质量有影响吗?民间有什么方法可以去根治疗荨麻诊的疗方吗?
答:目前西医对荨麻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 , 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如口服西药 , 口服激素 , 外用溶液洗剂、乳剂、泥膏、油剂、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长时间或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 , 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好转,一旦停药后,用药部位原发病变加重。当重新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
患者为了避免停药后的痛苦,完全依赖于激素。会皮肤明显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出现紫癜等,特别是在面部可出现更深的持续性红斑。用激素时间越长、产生反跳性过敏也就越重。可使皮肤变薄、脆弱、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真菌感染、痤疮样皮炎等。变得易受损伤;还可出现轻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伤口愈合困难等。 尤其是一些皮肤病更不适宜使用激素类制剂。
如果长期或短时间大剂量注射或内服地塞米松、康宁克通、强的松等皮质类激素药物治疗,还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症。对肾脏也可造成一定损害,如加重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肾小球硬化、易致肾钙化或结石,诱发或加重肾脏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钾性肾病等。还会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
如果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并对激素产生了的依赖性,停药后原发病变反跳加重与继发的副作用,可使患者产生很大的痛苦,患者家属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要有充分的认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在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和逐渐减量直至撤除停用皮质激素的情况下,选用对抗以上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方法与中药。达到安全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
目前最新治疗措施
找出病因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不能发现病因。
1、专门针对顽固性皮疹、湿疹、荨麻疹,有效治疗深层过敏,增强机体抵抗过敏源的免疫能力,从根本上阻断过敏发生
2、消除体内血热血燥,全面净化血液,改善皮肤微循环,迅速消除水肿、皮疹、风疹块等湿疹、寻麻疹样皮损
3、强效抗氧化,改善血管调节功能,恢复机体自身供血供氧功能,保证各组织器官的细胞呼吸畅通
4、激活人体自身抗炎功能,积极消除皮肤深层炎症和血管炎症,并防止受损部位进一步遭到外界感染恶化,防治湿疹、荨麻疹诱发的并发症状
5、彻底清除皮肤毒素、血毒、脏毒,清除西药和中药等残留毒素,激活受损部位细胞的毒素自我代谢和屏障功能
6、有效调节皮脂分泌,加速因红疹子、感染愈合后引起的老化角质及黑色素的剥落,平衡肌肤自身代谢功能。
湿疹、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初期,在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的基础上出现密集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等,泡破后出现糜烂、渗水、结痂、脱屑等,自觉瘙痒,搔抓可以引起糜烂、脓泡、出血、苔癣样变等,另外可以从原发部位向周围扩散,泛发全身,形成红皮病。患病后瘙痒难忍,有的人自行涂抹激素类等药膏,反而使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愈来愈严重。
1.内用药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抗组织胺药有各种副作用,最好选用副作用较少者,尤其高空作业的工人、驾驶员等工人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久用一种抗组织胺药容易引起耐药性,可另换一种。或交替或合并应用。儿童的耐药性较成人大,因而相对用量也大。
抗组织胺药物的种类很多,结合病情及临床表现可选用安泰乐(羟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组织胺作用,对人工荨麻疹,胆碱能荨麻疹及寒冷性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
肾上腺素、氨茶碱能增加肥大细胞内CAMP而抑制组织胺的释放,能迅速促使急性荨麻疹或巨大荨麻疹的风团或水肿消退,尤其氨茶碱和抗组织胺药合用或和肾上腺素有协同作用,对并发哮喘或腹痛的病人尤其适用。
6-氨基乙酸可用于寒冷性荨麻疹和巨大荨麻疹,阿托品或普鲁苯辛及氯丙嗪可用于胆碱能性荨麻疹。
钙剂可用于急性荨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
类固醇激素应用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及血清性荨麻疹,对压力性荨麻疹及补体激活的荨麻疹可用少剂量。荨麻疹并发过敏性休克更须应用。有人应用每隔3~4周注射一次的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2.局部用药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的疗效。中药治疗各类荨麻疹有显效。急性荨麻疹风热型用荆防汤,风寒型用麻桂各半汤治疗。丘疹状荨麻疹用荆防汤治之,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时同急性荨麻疹治疗;病程迁延者用活血化瘀,健脾祛湿,温中补肾,辨证治疗。有热者用清热宽胸汤,有风寒者用永安止痒方,脾虚用胃苓汤,人参健脾丸,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等治之。
中西医治疗泌尿系统疾病,主要侧重于泌尿系统感染、急性肾炎和肾病的研究,多数按照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效果较好。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分为急性型的湿热蕴结膀胱型(八正散加减)、肝胆郁热型(小柴胡汤加八正散化裁)、三焦湿热型(三仁汤加减);慢性期分为肝肾阴虚型(知柏地黄丸加减)、气阴两虚型(八珍汤加减)、脾肾两虚型(四君子汤加菟丝子汤化裁),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
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肾炎性肾病。治疗组主要用多巴胺、川芎嗪静滴,并给与中药附子、人参、黄芪、丹参、坤草、生大黄、炒杜仲、猪苓、葶苈子等。形寒肢冷,肿重,下肢不温,脉沉迟者加仙茅、仙灵脾;血压高者加钩藤、天麻;呕吐重加姜半夏、吴茱萸,去附子;少尿者加二丑、车前子、炙甘遂;多尿去猪苓、葶苈子,加沙参、麦冬;恢复期加熟地、山萸肉,益肾固本。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5%。
在基础研究方面,有的医院用肾综颗粒(含黄芪、茯苓、生地、当归、水蛭等)进行实验,证明本药对阿霉素大鼠肾有保护作用,可减少尿蛋白排出,并能提高血清白蛋白。某些专家用马兜铃酸制成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模型,分组用川芎嗪、泼尼松、贝那普利进行实验治疗,结果证明川芎嗪与泼尼松作用相当,但其毒副作用则较泼尼松为低。
在单味中药及有效成份调节细胞因子的研究上,发现急性肾衰患者尿中IL-6含量高于健康人,应用大黄后,病人血IL-6和肌酐均明显下降,推测大黄通过抑制IL-6的分泌而减轻免疫炎症,保护肾脏。还有人报告大黄可抑制急性肾衰病人外周单个核细胞产生TNF-?琢,延缓了疾病的进展,改善系膜增殖性肾炎系膜区基质的堆积。实验和临床证明黄芪注射液也有类似的作用,可使IL-6含量降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也减少。有报道称,黄芪注射液可使CRF病人已升高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TGF-?茁、TNF-?琢、IL-6下调。川芎可抑制肾病综合征病人TNF-?琢的分泌,抑制人胎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异常增殖。丹参可降低肾病综合征病儿血浆中SIL-2R的水平,从而减轻肾损伤。冬虫夏草能增强急性肾衰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淋巴细胞产生IL-2,增加淋巴细胞IL-2的吸收率等。仙灵脾可增强淋巴细胞转化,产生IL-2的能力增强,增强CRF大鼠的免疫力。
中医治疗急性乳腺炎
产后,有些新妈妈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享受一下做母亲的快乐与幸福,乳房便出现红、肿、胀、痛,乳汁排泄不畅,去医院一检查,患急性乳腺炎了。中医介绍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办法。
据玉教授介绍,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3~4周的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主要因为乳汁瘀积和感染病原菌所致。疾病早期,开始有恶寒发热,继而乳房肿胀疼痛,触之有包块,边界不清,触痛明显,表面皮肤微红或正常;炎症继续发展,可出现寒战、高热,乳房疼痛加剧,局部红肿发热,青筋(静脉)暴露,炎症局限后形成脓肿,乳房红、肿、热、痛更明显;到后期肿块自行破溃,向表面排脓。
中医学称之为乳痈,初期内服中药以疏肝理气、通乳消肿之瓜蒌牛蒡汤加减;中成药用利癖消、抗炎消肿丸等。此外,中医外治法治疗初期急性乳腺炎效果显著。
按摩先在患侧乳房上涂少许润滑油,患者用手掌由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按摩。但不宜用力挤压或旋转按压,应沿乳腺管方向施以正压,同时用手指轻提乳头数次。若在按摩前,做局部热敷,疗效则更好。亦可用梳背按摩,先在乳房上涂抹少许润滑油,然后用烤热的木梳背轻轻按摩患病部位,继而向乳头方向连续推赶,使积乳推出。
敷贴取白菊花15克,蒲公英60克,将两药捣烂,用温开水调匀,装纱布包中,敷于脐部,外用纱布、胶布固定,1天换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