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健康大视野新闻正文

氨气中毒 应该怎样及时处理

2018-04-04 18:28:11  阅读:813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田丽

  中毒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很多时候中毒往往是不为人知的,等到中毒有反应了才知道,那么氨气中毒怎么办呢?氨气中毒有什么症状呢?氨气中毒急救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氨气中毒主要是经过呼吸道吸入有毒气体而中毒的。那么氨气都存在于什么里面呢?人们在什么情况下回氨气中毒?

  氨气中毒病因

  氨气中毒主要见于氨的生产制造、运输、贮存、使用中,如遇管道、阀门、贮罐等损坏,泄漏泄露所致。少见于误服氨水。

  临床表现

  1.刺激反应

  仅有一过性的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明显的阳性体征。

  2.轻度中毒

  吸入较多氨气,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等,并可伴有轻度头晕、头痛、乏力等,眼结膜、鼻黏膜、咽部充血水肿,肺部有干性啰音;

  3.中度中毒

  吸入高浓度的氨气后,立即出现咽部烧灼痛、声音嘶哑、剧烈咳嗽、咳痰、有时伴带血丝痰;胸闷、呼吸困难,常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乏力等,眼结膜和咽部明显充血、水肿,亦可有喉头水肿,呼吸频速、轻度发绀。肺部有干、湿性啰音。

  4.重度中毒

  吸入较长时间高浓度的氨气后,出现频繁的剧烈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状痰,有时从鼻孔涌出;同时有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肺水肿出现时间较早,最短时间为15分钟,一般在1~6小时,个别病例中毒后30小时出现肺水肿,并常伴有喉头水肿、心悸、烦躁、恶心、呕吐或谵妄、昏迷、休克,亦可有心肌炎或心力衰竭。中毒后3~7天,气管、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呈块状、条状,有的呈树枝状,同一患者可间断数次咯出坏死脱落的气管或支气管黏膜。常并发继发感染,体温增高。口腔、咽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白色假膜形成,呼吸窘迫,明显发绀。双肺满布干、湿啰音。

  眼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引起灼伤,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

  伊波拉病毒是什么呢?它又叫做埃博拉,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毒。那么你了解伊波拉病毒吗?知道伊波拉病毒感染需要哪些条件吗?知道它的致病原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伊波拉病毒,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这种病毒是发生在1976年的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并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致病原理

  第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染此病毒,临床上无症状。1976年在苏丹流行时,病死率为53.2%;在扎伊尔,高达88.8%。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照顾病人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和病人密切接触后可被感染。有时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苏丹流行时,与病人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为81%。医院内实验人员感染和发病也有好几起。

  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实验室检查常见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严重减少和转氨酶升高(AST>ALT),有时血淀粉酶也增高。诊断可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出现IgM抗体提示感染);用ELISA检测血液、血清或组织匀浆中的抗原;用IFA通过单克隆抗体检测肝细胞中的病毒抗原;或者通过细胞培养或豚鼠接种分离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有时可在肝切片中观察到病毒。用IFA检测抗体常导致误判,特别是在进行既往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时。实验室研究有很大的危险性,应该只在有防护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和社区感染的地方开展(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感染潜伏期为2-21天。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达88%。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Biosafety Level 4)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在何处 ,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用一位医生的话来说,感染上“埃博拉”的人会在你面前“融化”掉。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治疗

  1.氨气中毒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关键是维持机体氧合。

  2.立即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并脱去污染衣物,注意保暖。给氧、人工呼吸及注射呼吸兴奋剂。

  3.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喉头水肿、呼吸道灼伤并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尽早考虑施行气管切开术。准备好吸痰器。无切开器械时,可做环甲膜穿刺。同时,给予安定、氨茶碱、氢化可的松、庆大霉素等药物,以缓解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促使痰液排出,减轻肺水肿,控制感染。病情轻者,可应用3%硼酸作雾化吸入。

  4.防治肺水肿。短程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液量,适当利尿,减轻肺水肿。

  5.维持氧合。包括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必要时使用正压通气。氧合维持目标氧饱和度93%以上。

  6.对眼部灼伤者,立即用清水或3%硼酸溶液反复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给予氯霉素眼药水或其他抗生素药膏,每隔2~4小时1次。如发生虹膜炎,可用1%阿托品溶液滴眼。如眼部水肿明显,可用可的松眼药水与抗生素眼部交替使用。

  7.对皮肤灼伤者,立即用清水,3%硼酸液、2%醋酸液、或食醋等冲洗皮肤,以中和氨水,消除灼烧。如皮肤有水疱、渗出、溃疡,用2%的硼酸湿敷和化学灼伤油外搽。大面积深度灼伤者需专科治疗。

  预防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意外事故发生。

  

  2.在生产和使用氨的过程中,要经常检修阀门和管道是否密闭,检修时要戴装有硫酸铜或硫酸锌的防毒面具。

  3.贮存、运送氨气瓶时,应避免受日光、热辐射影响和相互撞击,以免瓶内压力升高而发生爆炸。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氨气中毒的相关内容,通过文中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氨气中毒怎么办,知道了氨气中毒急救方法有哪些,当然,还是建议大家做好预防工作。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