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健康大视野新闻正文

三九贴和三伏贴配方区别

2017-09-29 19:29:52  阅读:654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高昊

中医将三九贴与三伏贴统称为伏九贴敷疗法。是指在三伏天和三九天将秘方特制的中药膏贴敷于人体特定穴位的一种中医内病外治疗法,它包含“冬病夏治”和“冬病冬防”这两个时间段的治疗。那么,三九贴与三伏贴配方区别有哪些呢?    

三九贴与三伏贴配方区别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伏九贴敷疗法是根据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论,为顺应天地四时气候特性而变通应用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以强筋健体、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保健的目的。

   

 

三伏贴配方

主要成分有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黄芪、苍术、沉香、肉桂、冰片、川贝等。在一年之中最为炎热“三伏”期间,利用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充沛、气血旺盛、毛孔扩大的有利时机,进行穴位贴敷,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内分泌、增强体质、祛除寒邪,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达到祛病、防病、养生的功效。属冬病夏治。   

 

 

三九贴配方

 

主要成分有白介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白术、苍术、生姜等。在一年之中最为寒冷,人体阳气敛藏、阴气最为旺盛、气血运行缓慢,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以及防御功能和抵抗力大大降低,致使诸多疾病易犯的三九天。进行穴位贴敷,以疏散风寒、温补肺肾,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和脏腑,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功效。同时还能够对三伏贴疗效起到巩固和加强的作用,达到夏养三伏、冬补三九的目的。属冬病冬防。

中医师表示,传统中医有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说法,三伏天是利用一年当中最热的三天进行治疗,以便达到冬病夏治,而三九天为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在节气上属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在这时候进行治疗,能强身,扶正祛邪。

专家指出,三九天穴位敷贴属天灸疗法,为冬至或冬至隔一天开始,每隔九天,连续三次,中医认为,此时“阴气已极,阳气始生”,在这时候自然界正处于阴阳交替,而人体对环境,药物也正是最敏感的时刻,所以在穴位上进行中药敷贴,将中药材在特定时间敷贴到特定穴位上,经由皮肤吸收后能达到特定疗效。

专家还进一步指出,利用甘遂,甘草,白芥子,细辛,肉桂等温阳的中药材,在人的背部上,选择肺俞,风门,定喘,肾俞等穴位进行穴位敷贴,能产生轻微发赤反应,经由穴道刺激作用,有助于预防过敏性鼻炎,感冒,气喘等疾病,能强化人体免疫力,进而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冬季的三九贴跟夏季的三伏贴,两者一阴一阳,能够相互配合,适合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包括有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及气喘的病童,或是有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一般民众方面,成人哮喘,肺气肿,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或是免疫力低下的人,都可以透过三九贴来加以改善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值得注意的是,孕妇,一岁以下的婴儿,严重心肺功能不足者,发烧患者,咽喉发炎者及短时间敷贴就会大量起水泡者,并不适合三九天穴位敷贴疗法。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应根据个人病情及体质情况,配合中医疗法进行诊治,如此才能更彻底改善病情。 

编辑推荐:

三伏贴敷贴的穴位图

艾灸缓解痛经 经期可以艾灸吗

长寿穴位 常按摩6大穴位延年益寿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